“又要一地雞毛了”,“太高了,港股沒啥優質資產,該賣了”,有投資者表示,“賣出A股,南下抄底。”仍有投資者在股吧高呼。
投資者在搖擺之間抉擇,也源自港股今日走勢。今日一早香港恒生指數開盤低開高走,站上30000點關口,后走低又退回29800多點,截至上午收盤,恒生指數再度沖上30000點。下午恒生指數又走低最終收綠,微跌0.12%,報29927.76點,而今日最高一度達到30135.50點,宛如坐過山車一般,接連高潮迭起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南下資金仍然延續大幅流入態勢,今日凈流入額達162.63億元,這也是第14個交易日南下資金凈流入額超過百億,累計凈流入逾2000億元。
港股過山車,騰訊跨越700港元高點后回落
分析:適度回調反而是買入的時機
港股“熱浪”不斷。1月21日,南下資金延續此前態勢,凈流入達169.86億元。這已經是第14個交易日凈流入額超過百億,累計流入4000多億港元,凈流入逾2000億元。
今日互聯網科技股騰訊控股依然備受青睞,股價一度突破700港元,再創歷史新高點。
值得注意的是,騰訊控股今日資本市場的表現與大盤“過山車”的行情一致,在觸及700港元的高峰后下滑,隨后縮回690港元以內,截至收盤,騰訊控股報682.5港元,漲幅0.44%,總市值6.55萬億,市盈率逾47倍。
拉長時間來看,騰訊控股股價相比2020年3月低點時翻了近2倍,僅從今年來看,1月4日騰訊控股開盤報558港元后走高,截至今日每股上漲約125港元,如果年初買入1手(最低100股)到今日賣出,14個交易日可以賺到1萬多港元。
騰訊控股今年的表現并不是個例,港交所也是如此,2020年3月底以來,港交所股價一路上漲,突破500港元關口。僅從今年來看,港交所股價也從1月4日開盤的每股425港元漲至今日收盤515港元,上漲了超20%。
此前資深機構投資人付世偉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,現在這個位置偏貴,如果騰訊、美團等標的股價有適度回調,反而是買入的時機,像美團的估值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。
與此同時,貝殼財經記者也發現,近日大摩、中信證券、國泰君安、安信證券等多家券商給予騰訊控股買入評級,買入價格從700港元-755港元不等。
有板塊AH股價幾乎被抹平?
分析:AH 溢價水平與 A 股標的的自由流通市值負相關
南向資金近5日持股前十的股票為騰訊控股、建設銀行、美團、工商銀行、小米集團、匯豐控股、中國移動、中芯國際、香港交易所和舜宇光學科技。除互聯網科技股和通信股外,建設銀行、工商銀行和匯豐控股等銀行金融股也備受“青睞”。
與此同時,醫藥股、房地產股等板塊也被給予“真金白銀”的支持。1月20日,醫藥股領漲,阿里健康、京東健康漲幅超過15%,藥明康德漲幅近8%。1月21日,以郵儲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股漲幅突出。
尤其是經過近日的連續上漲,部分AH股之間的溢價似乎有所修復。貝殼財經記者發現,中國平安、招商銀行等銀行股的AH溢價在10%以內,工商銀行、交通銀行、郵儲銀行、浙商銀行等銀行股的股價差異幾乎被“抹平”。
“估值低,AH股高溢價”一直是近日市場所反復“咀嚼”的話術。此前,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記者,現在AH股溢價整體上超過了35%,部分股票A股比同樣的H股貴了一倍。
東方證券研報顯示,盡管H股相對A股仍較為便宜,但具體來看溢價較多的主要集中在非銀行業,銀行本身的AH溢價相對其他行業低。具體到個股,南下資金流入最多的仍主要是通信、石化、科技行業的龍頭,僅騰訊一家,今年以來南下資金流入規模達到近 500 億。
據其分析,AH 溢價水平與 A 股標的的自由流通市值負相關,A 股標的市值越小越有可能出現高 AH 溢價,這或主要源自兩地投資者結構的差異,A 股小票比港股有更高的流動性溢價,但后續伴隨 A 股的機構化進程,這個現象會逐步弱化。
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李世輝